攻略
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(记者 王坤朔)近年来,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,“母乳喂养好”的理念已成为大众共识,但对于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,如何科学喝到“妈妈的奶”?在2023年世界母乳喂养周期间,新华网专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冯琪教授,关注早产宝宝的母乳喂养问题。
早产儿的救治和管理是系统工程
所谓“十月怀胎”,医学上将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。冯琪告诉记者,在这个定义中,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胎龄没有下限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随着我国极早产儿/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能力的持续提升,可救治的胎龄不断下移,越来越多小胎龄的孩子获得成功救治。”冯琪说,在以前,胎龄在28周以下的孩子可能都很难成活,到现在,国内已经有成功救治22周早产儿的报道。
个头小,只是对早产儿的最直观感受,实际上,由于早出生,早产儿的宫内生长发育过程缺失,器官系统不成熟。救治早产儿,如同“闯关”——呼吸关、感染关、循环关、喂养关……胎龄越小、体重越低,“闯关”难度越大,尤其是一些超早产儿,会面临着更多难关。
为了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,宫内转诊越来越受到重视。冯琪介绍,宫内转诊是在提前预判到孕妈妈有可能早产时,提前转诊到有新生儿救治能力的医院,做好产科和儿科的合作衔接。在产前,由产科尽量延长孕周,为胎儿促肺、神经保护等治疗手段争取时间;当早产儿娩出后,儿科能够在产房及时介入,参与新生儿的稳定和复苏。
冯琪介绍,目前全国很多医院都开展了产儿科的合作。以北大医院为例,有早产风险的孕妇,在产前会安排儿科医生谈话;生产时,儿科抢救团队在产房等候分娩,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时间介入抢救,随后送往新生儿病房。
如果产前没能及时转诊,产后也可以借助转运团队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。
“对于早产儿的救治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产科的围产保健,儿科在产前和产时的介入、在产后的救治,以及出院后的规范随访。而在这全链条的过程中,都需要家长密切参与合作。”冯琪补充说,除了硬件设备、救治能力的提升,近年来,人文关怀方面的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加强,如床旁探视、袋鼠式护理、家庭病房等,都为提升早产宝宝的健康提供了保障。
母乳不仅是“口粮”,更是“良药”
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,新生儿首选母乳喂养,对早产宝宝更是如此。母乳除了原本具有的优势外,对于减少早产儿感染、促进发育也有帮助。
对于发育不成熟、免疫力较弱的早产宝宝来讲,母乳不仅是提供营养的“口粮”,更是挽救生命的“良药”。冯琪介绍,母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,具有杀菌、免疫调节和促进肠道功能成熟的特性,能显著降低与早产相关的疾病,包括喂养不耐受、晚发性败血症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,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,还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诸多益处。
冯琪着重强调了初乳的重要性。研究表明,用初乳给早产宝宝做口腔护理,经过口咽黏膜吸收初乳中的生物活性成分,可缩短达全肠内营养的时间和住院时间,促进体重增长。但初乳早期的量非常少,通常只有几滴,很难收集,可用注射器来收集,送往儿科。
“对早产儿进行高比例的母乳喂养、纯母乳喂养,对早产儿近远期健康有益,这是一贯推行、鼓励的策略。”冯琪强调。
吸乳有助于泌乳启动、增加泌乳量
然而,早产宝宝母乳喂养却面临诸多障碍。
首先,早产儿往往吸吮力弱、吞咽不协调,再加上很多宝宝合并疾病,喂养存在困难,胎龄、体重越小,问题越突出。同时,很多早产妈妈本身有高危因素,容易有自身健康问题,泌乳受到很大影响。
既然母乳对早产宝宝如此重要,但又存在诸多障碍,那么如何促进早产母亲泌乳以及维持母乳喂养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这也是冯琪近年来重点关注的课题。
知者行之始,践行母乳喂养的前提是对母乳喂养有深刻理解和认识。冯琪认为,仅仅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是不够的,要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母乳喂养的浓厚氛围。孕妇在生产前,通过孕妇学校、科普知识等学习,了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及操作方法,并做好心理建设。
冯琪告诉记者,产后尽早泌乳非常关键,但早产儿母亲容易发生泌乳启动延迟。在产后1-3小时内,要开始挤乳、吸奶,吸奶器的吸奶效果比手动挤奶要好。同时,保证高频率的吸奶次数,每天推荐8次,夜间也不能间断。
尽早吸奶,有利于泌乳启动,增加泌乳量。冯琪介绍,当乳房有胀满感,稳定3次达到双侧吸乳总量≥20ml,标志着泌乳启动,通常在产后72小时达到。泌乳启动后,奶量会快速增长。产后第7天的泌乳量,与此后的泌乳量呈成正相关。奶量的增多,是后期早产儿高比例母乳喂养、纯母乳喂养的最基本的保障。
当妈妈进入稳定泌乳阶段,提倡做袋鼠式护理、家庭式护理,也有助于维持泌乳。
冯琪表示,当早产宝宝可以出院时,医护人员要提前给家长培训喂养技能;出院后要进行系统的随访,及时获得喂养指导建议,帮助早产宝宝健康成长。
专家简介:
冯琪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,儿科医生,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;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总编;国际复苏联盟(ILCOR)新生儿生命支持委员会(NLS)专家;WHO2022年早产儿/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指南制定专家组成员;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儿童营养学组委员;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委员;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-遗传、内分泌、代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;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成员;北京医师协会新生儿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。
关键词:
攻略
装备
商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