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略
目前我省水稻已进入播种期,播前做好种子药剂处理工作,能预防和控制恶苗病、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及苗稻瘟、稻蓟马等苗期病虫害发生,减轻后期防治压力,同时能增强种子活力,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,培育壮苗。
(相关资料图)
水稻上重点要防治的种传病害是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。这两种种传病害可防不可治,一旦发病,没有有效药可以治疗,会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。近年来恶苗病在机插稻和旱育移(抛)栽稻上发病较重,干尖线虫病在局部感病品种种植区发生有加重趋势。在播种前用药处理水稻种子,是预防这两种种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。此外,近年来水稻苗稻瘟、稻蓟马等病虫害在我省沿海、沿江部分地区发生较普遍,通过种子药剂处理能减轻这些病虫害的发生。
恶苗病的防治
水稻恶苗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徒长,细高,叶片发黄,根系发育不良,下部茎节上生有倒生根,枯死株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。部分病株在移栽前就死亡,如果在秧田期就发现田间有大量病株,这种田块的秧苗应弃用,不然移栽到大田后病株会提早枯死,即使不枯死,也不能正常抽穗或结实。
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恶苗病的初侵染源,其中带菌种子是主要初侵染源。浸种时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萌发并侵染健康种子引起发病,水稻生长后期病菌可进入颖壳内使种子带菌。田间发病后,一般不会造成再侵染,生长后期出现的病株大多是由前期病菌侵染引起的。
用药浸种预防水稻恶苗病,可以选用“亮地”氰烯菌酯、乙蒜素等药及其混配剂;包衣种子可以选用“禾琪”种菌唑等药及其混配剂。“适乐时”咯菌腈、“立克秀”戊唑醇等药及其混配剂,既能用于浸种,又能用于种子包衣。需要注意的是,我省绝大部分地区的恶苗病病菌已对咪鲜胺产生高水平抗性,要停用咪鲜胺浸种。另外,还需要关注氰烯菌酯的抗性问题,去年用氰烯菌酯防治恶苗病效果不好的地区,要换用其他药防治。
多药混配不仅能提高对恶苗病的防效,还能兼防苗稻瘟、立枯病等病害。生产上可供选用的混配剂主要有氰烯·戊唑醇、“劲护·佳” 霉灵·精甲霜·氰烯酯、“入田”肟菌·异噻胺、“顶苗新”甲霜·种菌唑、“利农”氟环·咯·精甲、“亮盾”精甲·咯菌腈、“丰乐金盾”精甲·咯·嘧菌酯、“禾姆”甲·嘧·甲霜灵、精甲·戊·嘧菌等。其中,“入田”还能预防稻瘟病,“利农”还能预防立枯病和烂秧。
干尖线虫病的防治
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症状从孕穗期开始明显,表现为剑叶或其下2~3叶叶尖发白卷曲,呈纸捻状。苗期症状不明显,但也有少数在分蘖期显症的。
干尖线虫病还会导致水稻出现“小穗头”。2001—2003年在江苏大面积发生的“小穗头”,就是由干尖线虫引起的非典型症状。病株叶片上无典型症状,但稻穗长度变短,谷粒减少,穗顶部谷粒变小,外颖开裂,米粒外露,稻穗顶部缩小,呈塔状。
浸种时干尖线虫从水稻芽鞘缝钻入,附着在生长点、叶芽及新生嫩叶尖端,随稻株生长侵入穗原基,孕穗期集中在幼穗颖壳内外,造成穗粒带虫。目前用于浸种或种子包衣防治干尖线虫病的药仅有杀螟丹,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试用氟吡菌酰胺或噻唑膦处理稻种来防治。
兼防多种病虫害
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混发的地区,可以将防治恶苗病的药与杀螟丹混用,或者直接选用混配剂。能兼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混配剂,用于浸种的有氰烯·杀螟丹、杀螟·乙蒜素等,用于拌种的有氟啶·戊·杀螟等。
种子药剂处理除了能预防水稻恶苗病、干尖线虫病、苗稻瘟、稻蓟马等种传病害及苗期病虫害,还能预防细菌性条斑病、螟虫等病虫害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,可以选用噻唑锌和三氯异氰尿酸浸种,或试用咯菌·噻霉酮种子包衣。
注意事项
在种子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:一是要用准药液浓度,确保防效和防止药害。二是浸种时要浸足48~60小时,药液要淹没稻种,袋装化浸种时稻种装三分之二袋,并时常翻动种子,确保浸匀浸透,浸后可以直接播种或催短芽播种。三是包衣时种子与药液要充分混匀,晾干后催芽播种或直接播种。 (方雅琴)
关键词:
攻略
装备
商城